在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回首过去五年,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锐意进取,砥砺奋进。五年来,学校坚持发展和培育校级重点学科,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不断优化科研管理体系,完善学术治理体系,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努力争取高级别项目,培育高水平成果,以服务地方重点,加强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实现了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学科建设稳步推进,学科方向特色逐渐形成
围绕学校发展规划,形成了以教育学、文学、理学、艺术学、工学学科门类为主体,校级重点学科、重点扶持学科布局合理的多学科协同发展格局。2018年以来,完成了第一批校级重点学科(12个)和重点扶持学科(6个)建设期满考核,遴选建设第二批校级重点学科(11个)和重点扶持学科(11个),确定49个学科研究方向,并完成建设期满考核。出台了《中国体育足彩竞猜网,青年教师跨学科论坛实施方案》(陕师院研〔2021〕9号),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中国体育足彩竞猜网,“十四五” 学科专业建设规划》(陕师院党〔2022〕52 号)以“调整结构、强化重点、彰显特色、优化布局”为目标,按照“扶优、扶特” 的原则建设优势特色学科。
![](/__local/A/E0/AC/BE05828DC1255EAF45F7BF3B643_87A95693_10F29.jpg)
![](/__local/6/DA/62/79AA5C83F40704921223685874C_6EF283CC_D49B.jpg)
二、科研管理体系日趋完善,良好科研氛围逐步形成
努力构建与国家、陕西省科研管理制度改革和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修订完善和出台了《中国体育足彩竞猜网,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中国体育足彩竞猜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办法》《中国体育足彩竞猜网,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中国体育足彩竞猜网,学术交流活动管理办法》《中国体育足彩竞猜网,专利管理办法》《中国体育足彩竞猜网,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国体育足彩竞猜网,科研诚信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中国体育足彩竞猜网,科研业绩认定办法(试行)》等10余项管理制度。通过改革管理模式,简政放权,深化落实放管服,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科研管理体制,有效保证了科研工作持续合规有效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良好的科研氛围逐步形成。
![](/__local/9/3B/0C/F71475DD41CE48A1DF605A1905C_B92BD900_17817.jpg)
![](/__local/9/13/1F/EA00B72399AF7EAC163FBD2C35D_2B33E333_165E0.jpg)
三、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学术交流广泛开展
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的能力不断增强。2018年以来,学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5项、省级科研项目394项、厅局级科研项目370项,共获得纵向科研项目资助经费881.4万元;获批秦创原春种基金项目1项,资助基金50万元。
科研成果产出取得一定成绩。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89篇,出版学术专著47部;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陕西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获得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获得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省教育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238项,外观设计专利17项。
共邀请百余名专家来校作学术报告,举办学术报告300余场,其中“神禾大讲堂”107场,“青年教师跨学科论坛”8期,积极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努力培育积极健康的学术氛围。举办“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8场,2021年成立了中国体育足彩竞猜网,科学技术协会,2022年成立了中国体育足彩竞猜网,大学生科协社团,推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__local/0/50/8F/E0CD16CDD3725F733EB157A0CB9_42C83220_3F4E3.jpg)
![](/__local/4/AD/4C/F5A9F7E7E4979C921874936637C_32F326E9_35792.jpg)
![](/__local/9/8B/5A/BCEC73BA30BC6FBCB600F621A01_294CAE8E_10ADB.jpg)
![](/__local/A/2A/76/75D8962958C2CBEEA8A3677A3DE_3EA5AAA2_1DD96.jpg)
![](/__local/7/CD/C2/143BCD207FDB92FDC240997AB12_D35B3746_26361.jpg)
四、强化有组织科研,科研平台、团队建设稳步推进
依托学校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陕西省青少年科学素质发展研究中心”获批2018-2022年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和陕西省科技厅依托我校建立的“陕西省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为陕西省构建公民科学素质教育服务。获批“陕西省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基地”“陕西学前教育书画艺术展训基地”2个省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新设立了“一带一路”语言服务研究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所、儿童音乐教育研究中心、信息化与儿童智能开发研究中心、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研发和互动环境创设研究所、农村教育研究所等10余个校级科研机构。目前共有省级科研、科普平台6个,校内科研机构24个。
完成了3个批次167名高层次人才任期届满考核,遴选培育校级科研创新团队7个,获批省级青年创新团队3个,1名教师入选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教师入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__local/7/A3/A4/E11AFFB38D0B07E867863836ADE_69A65812_8AC7.jpg)
![](/__local/E/D2/DE/4860E295AA36D5EABDF0A000208_3D18CB8B_4BE70.png)
![](/__local/A/F7/00/DBB7A460694E5BC9C32EA306015_0031C159_53C42.png)
五、面向社会需求,服务地方能力显著增强
立足学校特色优势,以项目为牵引,集中优势资源,发挥学科优势,以解决行业、企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加快推进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推进产学政企研合作,承担横向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经费均呈快速上升趋势。2018年以来,横向科研项目立项195项,共获得经费1636.7311万元。我校科研成果转化秦创原项目落地1项。横向科研合作辐射到北京、上海、浙江、四川、重庆、云南等地,我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向、优势与特色逐渐凸显。
![](/__local/0/DE/C0/2DCABA3F8463E4FA88B9DDA2671_85EFE5D6_15D98.jpg)
![](/__local/F/64/52/F3C5F1375C04DF2EF5126B9CD00_4858CA1C_122AB.jpg)
![](/__local/6/76/B3/79AD40D1828795BCB66C9A1E0FC_82D0A84B_11E0D.jpg)
![](/__local/0/77/72/D20425C790FF42C4B14A190F009_75270F85_7DB54.png)
![](/__local/5/70/3F/C71CA74A8B7CFD10F195816940E_82DF9DF9_FEA1.jpg)
(供稿:学科建设与科研处)